作者:秦彪生來源:《北京教育》雜志
摘 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多媒體信息化時代教學改革的重大成果,把翻轉課堂教學理念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中,不能是翻轉課堂的簡單模仿,必須抓住思政課的政治宣傳、價值引導等任務與特點,實現對翻轉課堂的再創新,形成“自主、協作、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反復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思政課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改革創新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要充分利用新媒體信息化技術,做到與時俱進,滿足“90后”“00后”大學生的學習需求,而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無疑給教學改革帶來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翻轉課堂突破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為中心”“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重點”,注重將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相統一、課堂學習與課下學習相統一,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凸顯學習的多元化、多樣性、過程性和激勵性。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結合思政課的特點和面臨的現實困境,將翻轉課堂理念運用到思政課中,形成“自主、協作、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模式。
1.自主性。思政課翻轉課堂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鼓勵學生采取自行支配課程學習時間。課下,學生可以自由發揮、自我選擇、自我管理,完成課前材料的學習;課上,學生自主探討、自主合作、自我理解,完成課上知識的學習;課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開展延伸自主學習。因而,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成為學習積極者。
2.協作性。思政課翻轉課堂注重“知行合一”,注重合作意識,發揮團隊力量。學生通過課前協作學習、課上協作討論以及課后協作延伸學習,完成教學目標。借助小組共同學習、共同討論的平臺,相互交流,各抒己見,完成新知識的建構,在學生心中形成協作學習的意識和行為慣式,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探究性。思政課翻轉課堂注重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課下課上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問題式研討,以小組合作方式完成整個學習。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究者,教師僅僅是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有助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科學方法,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條件
翻轉課堂注重以技能性輔助知識學習,但缺乏價值引導或生活思辨。因此,翻轉課堂并不是萬能的。思政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既要分析把握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還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和要求,實現思政課的教學目標。
1.適度把控“翻轉”理念的運用。所謂“翻轉”,主要指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的翻轉等,但“翻轉”必須依據課程具體情況而定。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方案要做到因具體課程而定、因具體知識點而定,實現翻轉課堂“本土化”,找準兩者的契合點,真正為思政課教學所用。一方面,翻轉課堂要適應思政課的特點、要求。高校思政課不僅要完成知識目標,而且還要注重培養大學生從“知”“意”到“行”的過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翻轉”過程中,要緊扣思政課的教學特點與要求,不能為形式而喪失了課程的內容與目標。另一方面,翻轉課堂要解決思政課的教學困境。當前,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教學困難,如要加大學生參與思政課的覆蓋面、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等。這就需要將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特點相結合,創新適合思政課需求的教學模式與方案。
2.課前微視頻或資料的有效開發。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翻轉課堂的課程體系必須更加完善,課程傳授不再以一節課為單位,而是以“微課”為單位,更加細化、明確課堂教學的知識點,它往往是以課前的視頻、資料學習為前提。實現翻轉課堂,必須要有效開發課前微視頻或資料,幫助學生實現課下學習任務。由于思政課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功能,這對開發教學微視頻或資料提出更高難度和挑戰。一方面,微視頻或資料要能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在取材的過程中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社會;另一方面,微視頻或資料要發揮社會意識形態功能,做好正面引導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3.學生自主協作探究的學習意識。在多媒體信息化時代,自主協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是必備要求。翻轉課堂主要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探究學習來實現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尤其是課下學習是翻轉課堂的重要環節,它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翻轉課堂整體的教學效果。可見,其對學生的自主協作探究的學習意識要求較高。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意識,翻轉課堂容易流于形式。當前,大學生已經習慣傳統教學方式,過分依賴教師的課堂講授,容易造成學生缺乏自主協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學習意識。在實施思政課翻轉課堂時,要創造有利條件(通過團隊成員互相監督等)來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培養自學意識,畢竟這是實現教學的重要條件。
4.教師把控引導課堂的操作能力。翻轉課堂教學不僅是改變以往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而是采取“問題”式研討,包括熱點討論、焦點辯論、主題匯報等具體形式。整個過程中,教師扮演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參與者、合作者等角色,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溝通,對學生學習進行監督并適時引導。同時,要求教師有較強的把控、引導課堂操作能力,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沒有轉變角色,容易讓學生喪失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相反,如果教師完全放棄主導作用,課堂看似熱熱鬧鬧,學生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但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因而,課堂把控引導要關注意識形態層面,對于關鍵觀點、根本立場、核心原則等方面要及時亮明態度,既要產生爭辯又要實現越辯越明的效果,真正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并自覺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要求
基于兩年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雖然得到學生、同行以及專家的認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仍然發現一些問題。為更好推進思政課翻轉課堂模式的實施,還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1.翻轉設計貼近大學生的特點。當前,“90后”“00后”大學生的成長環境相對優越,其生活在信息化時代, 思想開放獨立、個性自信張揚、思維活躍開闊、競爭創造意識強,在行事上更加注重實際、不重視形式、要求方法簡單實用,同時也存在理想信念容易缺失、價值觀念容易西化、思想呈現功利化、政治意識淡薄等問題。有的大學生適應社會能力較差,一旦面臨挫折,心理脆弱、思想浮躁、意志薄弱。對于這些問題,課堂設計要考慮到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尤其是微視頻或材料要貼近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滿足他們的實際需求,讓他們在交流爭鋒中得出答案,真正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
2.翻轉設計符合思政課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翻轉課堂的設計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并貫穿于整個教學全過程。一是翻轉設計要認真研究并吃透思政課教材,準確分析課程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將教學目標劃分為一系列的子單元目標。二是圍繞教學內容中學生最關心的社會熱點、難點,準備好課下微視頻或相關資料,并根據每個子目標細化成每個課堂的具體任務,解決大學生反映最突出、最關注、最直接的問題。
3.課下課上翻轉教學準備充分細致。要達到翻轉課堂教學的預期效果,課下課上準備要充分、細致,否則整節課堂容易松散,教師不好掌控。一是對教學內容反復琢磨推敲,精心設計翻轉的內容與形式,不斷追問以何種翻轉教學形式更適合每一個教學知識點,以何種教學手段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二是定好翻轉形式之后,要細致安排學生開展課下準備工作,及時掌握學生準備過程中的信息反饋,指導學生完成課下學習,力圖在課上能有爭辯、有思想火花。三是充分考慮到課上討論中存在的各種情況和問題,做好相關的預案。例如:如果討論結果很快達成一致或討論結果無法在有限時間內達成一致,教師如何有效地引導或控制等問題。可以說精心的準備是翻轉課堂的前提,是學生全身心參與的保證。只有做好課下課上翻轉教學的前期準備工作,教師才有可能保證教學活動順利實施。
4.健全翻轉課堂教學的保障機制。創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關鍵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各方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的保障機制。翻轉課堂教學在課下所花費的時間遠遠大于課上教學時間,單靠思政課教師來完成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校相關部門的配合、協助。一是學校應高度重視翻轉課堂,并作為重要課程內容加以建設,保證經費投入和財力支持,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其中,包括微視頻或材料的錄制費用、網絡視頻資源的購買費用等。二是加強教學效果評價建設,對過程性教學效果予以肯定,并對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從制度上鼓勵、推動開展思政課翻轉課堂實踐與研究,盡量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工具與教學手段。四是改進對教師的考核機制,不論從輿論及政策導向上,還是對教師工作業績或職稱評聘等考核評價體系上,突出教書育人的實績,不僅考核其學術水平,更應考核其職業道德、教學態度及育人效果等。五是協調學校團委、學生處等學生管理部門與思政課協同,將思政課課上與課下學習、線上與線下學習結合起來,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作者:秦彪生,單位:北京體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系2015年度北京市高校教學改革項目“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5ms-094)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2016-12-07.
[2]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Z].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5.
[3] 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北京教育》雜志